麩胱甘肽5分鐘指南:它對免疫功能有何重要性
人體內每個細胞產生的特重要的化合物之一是麩胱甘肽。
麩胱甘肽是什麽?
麩胱甘肽是由3種胺基酸(麩胺酸、半胱胺酸和甘胺酸)組成的小分子蛋白質。
麩胱甘肽有什麽作用?
麩胱甘肽可能有助於保護我們的細胞免受損害,以及幫助去除有害的化合物。
在歷時100年的研究過程中,有超過10萬篇科學論文佐證,維持細胞中的麩胱甘肽含量,是維持正常細胞功能、免疫健康和延緩老化過程的特重要因素之一。
麩胱甘肽的5種好處
- 它是一種防氧化物質。麩胱甘肽是細胞中的主要防氧化物質,可保護細胞免受損害。 它對於其他抗氧物質(如維生素C和E)的循環使用和正確利用,也是極為重要的。
- 它對免疫系統有影響。 麩胱甘肽不僅保護免疫細胞免受損害,同時還具有一些直接的抵禦病毒作用。 它還具有調節免疫系統平衡的重要作用。 當免疫系統活動不足時,它可以提升其功能;而當免疫系統活動過度時,它可以幫助修復平衡。
- 它對線粒體有影響。麩胱甘肽在線粒體(在細胞中製造能量的結構)的功能中起關鍵作用。
- 這對細胞功能至關重要。許多細胞蛋白質的生產、DNA的合成和修復、參與細胞整體功能的細胞酶的啟動和調節、維生素D3適當的作用等,均必需麩胱甘肽。
- 它是一種清毒化合物。麩胱甘肽可能有助於人體清體。 麩胱甘肽結合不良的毒素、污染物、化學物質、重金屬和藥品代謝物,將其從尿液或腸道排泄出去。
What Happens When Glutathione Levels in the Body are Low?
年齡的增長以及接觸毒素、藥品、環境污染物和任何其他會引起氧化損傷的化合物,均會使麩胱甘肽含量下降。 即使只是服用乙醯胺酚(例如Tylenol)這種普通的事情,也可能導致麩胱甘肽含量大跌。 麩胱甘肽含量偏低與加速老化和幾乎所有慢性疾病有關,尤其是那些與衰老相關的疾病,例如認知能力下降、2型糖代謝病和多種慢性疾病。1、2
眾所周知,年老是嚴重疾病、並發症和多種致命原因(包括病毒感染)的風險因素。 麩胱甘肽含量偏低,會使細胞更容易受到氧化損傷。 麩胱甘肽含量過低,也會損害免疫系統以及呼吸道和腸胃的保護屏障。
相同的損害也見於下列疾病:
- 慢性腎病
- 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實體器官移植的免疫功能低下狀態(免疫系統減弱)
- 肥胖(體重指數[BMI]為30或更高)
- 嚴重的心髒病,例如心力衰竭、冠狀動脈疾病或心肌病
- 鐮狀細胞性貧血症
- 2型糖代謝病
麩胱甘肽在免疫功能中起什麽作用?
在人們加倍重視免疫健康的這段期間,了解麩胱甘肽在預防感染方面的重要性,是有必要的。 一項研究清楚顯示,細胞中的麩胱甘肽含量較高,與一個人對病毒感染的適當反應有關。3這是因為麩胱甘肽能保護免疫細胞免受損害,並加強免疫功能,這對於防禦病毒至關重要。4也有研究顯示,麩胱甘肽在病毒生命週期的不同階段直接起作用,阻止病毒複製。5麩胱甘肽的這些抵禦病毒特性,被認為有助於防止病毒載量增加,從而預防發炎細胞隨後被大量釋放到肺中(見於某些病毒性疾病)。
哪些飲食因素和補充品可以提高麩胱甘肽含量?
飲食可以幫助提高麩胱甘肽含量,但程度有限。 人體(主要是肝臟)每天可產生大約8000至10000毫克的麩胱甘肽。 而富含新鮮水果和蔬菜的健康飲食,每天可提供約150毫克已形成的麩胱甘肽。 雖然如此,由於細胞極需麩胱甘肽,因此,提高從飲食中攝取的麩胱甘肽量,無疑也是一個重要目標。 蘆筍、牛油果和核桃都是麩胱甘肽含量特別豐富的食物。
提高麩胱甘肽含量的特熱門補充方法包括服用麩胱甘肽或N-乙醯-左旋半胱胺酸。 在近期的研究未進行之前,將麩胱甘肽用作膳食補充品是有一些爭議的,因為人們認為口服的麩胱甘肽可能不會被吸收。 一項早期研究經常被引用,以證明麩胱甘肽難以吸收。 在這項研究中,一劑3000毫克的麩胱甘肽未能增加血液中的麩胱甘肽含量。 但是,這其實還有另一個原因。7 研究人員一直在測量游離麩胱甘肽的含量,而因為麩胱甘肽非常有價值,很快就會結合蛋白質以輸送至細胞,8所以在血液中不會顯示為游離麩胱甘肽。
口服的麩胱甘肽補充品可以被吸收嗎?
首項顯示麩胱甘肽(GSH)含量偏低者口服的麩胱甘肽能夠被顯著吸收的研究,是於2014年在京都大學進行的。9這項研究的不同之處是,它不僅測量血液中未結合的游離麩胱甘肽,也測量和蛋白質結合了的麩胱甘肽。 結果顯示,補充麩胱甘肽後,雖然游離麩胱甘肽含量沒有顯著差異,但與蛋白質結合的麩胱甘肽含量顯著增加。 這項研究具有開創性,因為它說明了先前的吸收研究的不足之處。
下一項研究是於2015年在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進行的,結果再次清楚地顯示,口服的麩胱甘肽可被吸收,提高了組織中的麩胱甘肽濃度。10 54名健康的成年非吸煙者被隨機分配服用安慰劑或口服麩胱甘肽,劑量為每天250毫克或1000 毫克,為期6個月。 結果顯示,在3個月和6個月時,兩種劑量的受試者的血液和紅血球中的麩胱甘肽含量均顯著高於基線。 6個月後,每天服用250毫克麩胱甘肽者,血液中的麩胱甘肽含量提高17%、紅血球中的麩胱甘肽含量提高29%。 每天服用1000毫克麩胱甘肽者,血液中的麩胱甘肽含量提高31%,紅血球中的麩胱甘肽含量提高35%。 更加令人觸目的是,每天服用1000毫克麩胱甘肽者,內顎細胞中的麩胱甘肽含量提高了250%。
特後,2018年對動物進行的一項研究顯示,麩胱甘肽在腸道中被直接吸收,然後與蛋白質結合,在血液中運輸,特後被輸送至肝臟,然後被用於細胞保護和清毒反應。11
NAC是什麽,它如何加強麩胱甘肽?
N-乙醯-左旋半胱胺酸(NAC)是,半胱胺酸的一種形態;半胱胺酸是麩胱甘肽的關鍵胺基酸。 服食NAC作為膳食補充品,可增加組織中的麩胱甘肽含量。 補充NAC可以提高麩胱甘肽含量,而且在保護肺部、呼吸道以及腸胃方面特別有幫助。14-17NAC也是治理對乙醯胺酚(Tylenol®、對乙醯胺基酚)中毒的方法之一。 對乙醯胺基酚被代謝為有毒的化合物,會導致肝臟的麩胱甘肽儲備流失,進而損害肝臟。 對乙醯胺基酚攝入過量或與酒精一起攝入時,對乙醯胺基酚造成的麩胱甘肽流失可以致命。
NAC也是黏液改性劑。 NAC除口服外,並在醫院中透過呼吸管讓病人攝入,以幫助急性和慢性肺部疾病(如肺腫氣、支氣管炎、慢性支氣管慢性氣道炎和囊性纖維化)病人對付黏液問題(低效或濃稠);兩種方法均有良好效果。
NAC可以幫助降低支氣管分泌物的黏度。 NAC並被發現可優化呼吸道纖毛去除黏液的能力,使去除率提高35%。 NAC的這些作用,優化了支氣管和肺功能、減輕了咳嗽,並在呼吸道有毛病時優化了血液中的氧飽和度。
要保護和加強肺中的麩胱甘肽含量,通常的劑量為每天500至1000毫克。 要減少粘液厚度,典型劑量是200至400毫克,每天三至四次。17-19
何者更佳? 麩胱甘肽還是NAC?
在回答這個問題時,需要了解兩者都顯示了臨床益處,要在兩者中二選一,猶如要將頭髮分開。 麩胱甘肽的優點是其為已形成的活性化合物。 NAC的優點是,在呼吸道粘液濃稠時,它可能是更好的選擇,能更有效地溶解粘液。
參考文獻:
- Forman HJ, Zhang H, Rinna A. Glutathione: overview of its protective roles, measurement, and biosynthesis. Mol. Aspects Med. 2009;30, 1−12.
- Dwivedi D, Megha K, Mishra R, Mandal PK. Glutathione in Brain: Overview of Its Conformations, Functions, Bi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Quantitation and Potential Therapeutic Role in Brain Disorders. Neurochem Res. 2020;45(7):1461-1480.
- Dröge W, Breitkreutz R. Glutathione and immune function. Proc Nutr Soc. 2000;59(4):595-600.
- Fraternale A, Brundu S, Magnani M. Glutathione and glutathione derivatives in immunotherapy. Biol Chem. 2017;398(2):261-275.
- Fraternale A, Paoletti MF, Casabianca A, et al. Antiviral and immunomodulatory properties of new pro-glutathione (GSH) molecules. Curr Med Chem. 2006;13(15):1749-1755.
- Jones DP, Coates RJ, Flagg EW, et al. Glutathione in foods listed in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s Health Habits and History Food Frequency Questionnaire. Nutr Cancer 1995;17:57-75.
- Witschi A, Reddy S, Stofer B, Lauterburg BH. The systemic availability of oral glutathione. Eur J Clin Pharmacol 1992;43(6):667-9.
- Kovacs-Nolan J, Rupa P, Matsui T, et al. In vitro and ex vivo uptake of glutathione (GSH) across the intestinal epithelium and fate of oral GSH after in vivo supplementation. J Agric Food Chem. 2014;62(39):9499-9506.
- Park EY, Shimura N, Konishi T, et al. Increase in the protein-bound form of glutathione in human blood after the oral administration of glutathione. J Agric Food Chem. 2014;62(26):6183-6189.
- Richie JP Jr, Nichenametla S, Neidig W, et al.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oral glutathione supplementation on body stores of glutathione. Eur J Nutr. 2015;54(2):251-263.
- Yamada H, Ono S, Wada S, et al. Statuses of food-derived glutathione in intestine, blood, and liver of rat. NPJ Sci Food. 2018;2:3. Published 2018 Feb 6. doi:10.1038/s41538-018-0011-y.
- Sacco R, Eggenhoffner R, Giacomelli L. Glutathione in the treatment of liver diseases: insights from clinical practice. Minerva Gastroenterol Dietol. 2016;62(4):316-324.
- Kessoku T, Sumida Y, Imajo K, et al. Efficacy of Glutathione for the Treatment of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An Open-Label, Multicenter, Prospective Study. J Hepatology 2016;64(2):S500.
- Šalamon Š, Kramar B, Marolt TP, Poljšak B, Milisav I. Medical and Dietary Uses of N-Acetylcysteine. Antioxidants (Basel). 2019;8(5):111.
- Pei Y, Liu H, Yang Y, et al. Biological Activities and Potential Oral Applications of N-Acetylcysteine: Progress and Prospects. Oxid Med Cell Longev. 2018;2018:2835787.
- Elbini Dhouib I, Jallouli M, Annabi A, Gharbi N, Elfazaa S, Lasram MM. A minireview on N-acetylcysteine: An old drug with new approaches. Life Sci. 2016;151:359-363. doi:10.1016/j.lfs.2016.03.00.
- Santus P, Corsico A, Solidoro P, Braido F, Di Marco F, Scichilone N. Oxidative stress and respiratory system: pharmacological and clinical reappraisal of N-acetylcysteine. COPD. 2014 Dec;11(6):705-1.
- Stey C, Steurer J, Bachmann S, Medici TC, Tramer MR. The effect of oral N-acetylcysteine in chronic bronchitis: a quantitative systematic review. Eur Respir J 2000;16(2):253-62.
- Grandjean EM, Berthet P, Ruffmann R, Leuenberger P. Efficacy of oral long-term N-acetylcysteine in chronic bronchopulmonary disease: a meta-analysis of publish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s. Clin Ther 2000;22(2):209-21.
免責聲明:本健康中心不提供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