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種常見的礦物質缺乏症
礦物質 是自然界中發現的化合物或分子。盡管礦物質經常與 維生素 一起被提及,但它們之間還是有區別的。它們是無機物質,不僅在地球生態系統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對所有生物(包括植物、動物和人類)的整體健康也非常重要。
如果一種礦物質在人體中的含量超過5克,就被歸類為巨量元素。少於5克的礦物質則被歸類為微量元素。酶、蛋白質和細胞要充分發揮功能,所有礦物質都是至關重要的,無論是巨量還是微量元素。
鐵
鐵 佔地殼的 5%,但鐵缺乏症卻是全世界最常見的礦物質缺乏症。據估計,全世界每三個人中就有一個人缺乏這種必需的礦物質。育齡婦女的風險最高。 男性血液中通常含有 4 克鐵,而女性則含有 3 克。
鐵最為人所熟悉的功能是保持紅細胞或血紅蛋白的正常水平。一個人缺鐵時,就無法產生足夠的紅細胞,導致貧血。雖然貧血還有其他原因,例如 維生素 B12 和 葉酸 缺乏,但缺鐵是人們患貧血的主要原因。
鐵有兩種形式:血紅素鐵,主要來自動物來源;非血紅素鐵,來自植物來源。從肉類中攝取鐵時,有大約30%的血紅素鐵會被吸收。當從植物、 堅果和種子 中攝取鐵時,大約 10% 的非血紅素鐵會被吸收。
鐵缺乏症的成因
- 飲食攝入不足
- 減重手術(胃旁路、胃套等)
- 生理期過多
- 胃潰瘍
- 結腸息肉(可能出血)
- 吸收不良綜合徵
- 腸道疾病(漏腸、克羅恩病、潰瘍性結腸炎、腹腔疾病)
鐵缺乏症的症狀
- 疲勞
- 面色蒼白
- 呼吸急促
- 胸痛
- 心悸
鐵的膳食來源
只有在被診斷出鐵缺乏症並且食物來源不能提供足夠的鐵時,才應該服用鐵 。有些人患有血鐵沉積症,導致鐵超負荷。一旦診斷出缺鐵並建議補充,許多人還會服用維生素 C,這將有助於增加吸收。
鎂
作為參與人體 350 多種化學反應的酶“輔助因子”, 鎂 至關重要。一般人體內的鎂含量約為25克。其中1%存在於血清和紅細胞中,90%存在於骨骼和肌肉中。血液中的鎂含量偏低,顯示這個人缺乏鎂。然而,即使血液測試結果正常,也有缺鎂的可能。總的來說,估計世界上有達75%的人口攝取的鎂低於保持健康峯值所需。
攝入足夠的富含鎂的食物(包括綠葉蔬菜),是很重要的。飲食很多時不足以提供足夠的鎂,因而需要補充。
某些藥品會增加鎂缺乏症的風險。這些藥品包括抑酸劑(即奧美拉唑、泮託拉唑、雷尼替丁)和利尿藥(即呋塞米、氨苯蝶啶、氫氯噻嗪)。
鎂缺乏症的成因
- 通過飲食攝取的量不足
- 減重手術(胃旁路、胃套等)
- 吸收不良
- 腸道疾病(克羅恩病、潰瘍性結腸炎、腹腔疾病)
鎂缺乏症的症狀
- 肌肉痙攣
- 腿抽筋(特別是晚上)
- 眼瞼抽搐
- 心悸
- 血壓升高
- 側頭部疼痛
- 緊張性頭部疼痛
- 焦慮症狀
- 排便困難
- 葡萄糖控制不良
- 膀胱過度活動(膀胱是平滑肌)
鎂的食物來源
攝取鎂的優選方式還是首先通過日常飲食為佳。然而,這往往是不足夠的,即使一個人的飲食是健康而多面的,也有可能會缺鎂。鎂 有粉末、片劑或膠囊形態。鎂螯合物(如檸檬酸鎂、甘氨酸鎂、蘋果酸鎂或羥丁胺酸鎂)配方的吸收率和效力較好。氧化鎂配方是可以接受的,但偶爾會有胃腸道副作用,例如便溏。按照標籤上的指示服用。晚期腎病患者在服用前應諮詢醫生。
鈣
鈣 是人體和地球上最常見的礦物質之一。事實上,人體有達百分之二的體重是由鈣組成的。據估計,人體內的鈣99%是存在於骨骼中,1%是在血液中循環和存在於細胞中。
鈣負責骨骼和肌肉健康,包括心肌收縮。如果未能通過飲食攝入足夠的鈣,可能會影響健康。與食物一起食用時, 鈣和鎂 通常是平衡的。如果服用補充劑,則應添加鎂補充劑。此外,鈣的吸收需要足夠水平的 維生素 D 。
鈣缺乏症的成因
- 維生素D缺乏症
- 飲食攝入不足
- 減重手術(胃旁路、胃套等)
- 吸收不良
- 腸道疾病(漏腸、克羅恩病、潰瘍性結腸炎、腹腔疾病)
鈣缺乏症的症狀
- 牙齒問題
- 抑鬱
- 脆指甲
- 疲勞
- 幻覺
- 生理期痙攣
- 肌肉痙攣
- 骨質減少/骨質疏鬆症
鈣的食物來源
當飲食不能提供足夠的鈣時,可能需要在日常程序中加入 鈣補充劑 。大多數使用補充劑的人每天服用500毫克到1000毫克。碳酸鈣需要有足夠的胃酸才能被吸收,所以最好隨餐服用。服用抗酸藥的人最好服用 檸檬酸鈣配方 。其他形態如珊瑚鈣、葡萄糖酸鈣或乳酸鈣也可以接受。也有人服用鈣鎂複合補充劑或鈣鎂鋅複合補充劑。
碘
據估計,全球三分之一的人 碘 攝入不足。甲狀腺荷爾蒙分泌和能量代謝需要有足夠的碘。有下列症狀或甲狀腺疾病者,應向醫生諮詢是否需要進行尿碘檢查。正常尿液水平為> 100 mcg/L 或更高。
如果缺碘,可能會發生甲狀腺腫(甲狀腺腫大)或甲狀腺結節。碘含量偏低還與疲勞、體溫低和智力下降(在標準智商測試中下降多至13.5分)有關。胎兒和幼兒期嚴重缺碘,可導致智力低下。
《內分泌評論》的一項研究顯示,碘缺乏症在非洲和南亞很常見,而 50% 的歐洲人也患有輕度缺碘。
2018年的一項挪威孕婦營養素攝取量研究顯示,達55%的孕婦通過飲食攝入的碘量低於理想水平。澳大利亞甲狀腺基金會指出:“澳大利亞的兒童和孕婦或哺乳期婦女有超過50%缺碘。”
此外,《甲狀腺》期刊上的一項2011年研究顯示,美國有近10%的人患有中度至重度的碘缺乏症。據信,還有5%到10%的人輕微缺碘。換句話說,可能有五分之一的美國人缺碘。
日本人的碘攝入量往往比大多數其他國家的人都要高,因為他們經常食用裙帶菜、海苔和昆布等海藻 。
碘缺乏症的成因
- 飲食攝入不足
- 減重手術(胃旁路、胃套等)
- 吸收不良
- 腸道疾病(漏腸、克羅恩病、潰瘍性結腸炎、腹腔疾病)
碘缺乏症的症狀
- 手指和腳趾冰冷
- 疲勞
- 甲狀腺結節/甲狀腺腫
- 甲狀腺功能低下
- 抑鬱
- 腦霧/學習和記憶障礙
- 體重增加
- 脫髮
- 皮膚乾燥
碘的食物來源
當飲食不夠時,應該服用優質的 複合維生素 ,只要其中含有 150 微克碘。也有一些人服用 海帶補充劑 ,以幫助確保獲得足夠的碘。歐盟建議,在補充碘時,以600微克為上限。
鋅
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全球多達 20% 的人口可能缺乏 鋅。如果幼童缺鋅,發育會受到阻礙,對免疫系統也有負面影響,使抵抗危險的細菌和病毒變得更加困難。南亞、非洲和西太平洋地區的兒童比世界其他地區的兒童面臨更高的風險。在北美和歐洲,老年人比兒童有更高的缺鋅風險。
鋅缺乏症的成因
- 飲食攝入不足
- 減重手術(胃旁路、胃套等)
- 吸收不良
- 經常飲酒
- 腸道疾病(克羅恩病、潰瘍性結腸炎、腹腔疾病)
- 藥品(用於血壓問題的利尿劑)
鋅的食物來源
鋅缺乏症的症狀
- 皮膚乾燥(皮炎)
- 嗅覺喪失
- 傷口難以愈合
- 發育遲緩(如果兒童缺鋅)
- 腹瀉
- 精神障礙
- 記憶衰退
- 脫髮
- 陽萎
- 機體抵抗能力下降導致反復感染
建議每天攝入2毫克至13毫克(取決於年齡)的 鋅 ──哺乳期婦女的鋅量需求最高,嬰兒的鋅量需求超低。大多數優質 複合維生素 都含有鋅。還有 鈣鎂鋅組合補充劑 ,對骨骼健康有益。然而,有些人可能需要額外的鋅,所以會服用鋅補充劑。很多人會在流感季節服用鋅錠,以幫助預防上呼吸道不適。
參考資料:
- Red Cross會推薦的鐵食物來源 https://www.redcrossblood.org/donate-blood/blood-donation-process/before-during-after/iron-blood-donation/iron-rich-foods.html
- 作者:Wacker WE,Parisi AF。《新英格蘭醫級雜志》1968年3月21日;278(12):658-63。(平均每人體內含有25克鎂)
- 作者:DiNicolantonio JJ,O'Keefe JH,Wilson W。亞臨牀鎂缺乏症:心血管疾病和公共衛生危機的主要驅動因素[修正版發表於《心臟開放獲取期刊》上,2018年4月5日;5(1):e000668corr1]。《心臟開放獲取期刊》2018年;5(1):e000668。2018 年 1 月 13 日發布。doi:10.1136/openhrt-2017-000668
- Lima Mde L, Pousada J, Barbosa C, Cruz T Arq Bras Endocrinol Metabol. 2005 年 12 月;49(6):959-63 [2 型糖代謝病患者的鎂缺乏和胰島素抵抗]。高達75%的人缺乏營養
- 礦物質和電解質代謝。1993;19(4-5):314-22。低鎂含量與葡萄糖異常的相關性
- 內分泌評論。2009年6月;30(4):376-408。doi: 10.1210/er.2009-0011。電子版 2009 年 5 月 21 日。
- 營養素。2018年2月28日;10(3)。pii:E280。doi:10.3390/nu10030280。
- 該網站於 2018 年 3 月 3 日訪問,內容涉及澳大利亞碘缺乏問題。https://www.thymealfoundation.org.au/page/13/iodine-nutrition-iodine-deficiency
- 甲狀腺。2011年4月;21(4):419-27。doi: 10.1089/thy.2010.0077。(注:美國碘缺乏率超過10%的人口。我懷疑使用 WHO 尿液值 100 mg/L 或更低的值時,有 20% 的人存在缺陷)
- 鋅的食物來源 https://ods.od.nih.gov/factsheets/Zinc-Consumer/
免責聲明:本健康中心不提供診斷⋯